回首頁

急救!救命!
腦中風研究院
腦中風計日療效
腦中風後遺症

搶鮮醫話
雜病實戰
名人針灸病房
名醫風範

養生館
山水台灣
人文花園
臨床針灸教學
針灸經典著作

急救!救命!

 

    落枕,「後谿穴」一針見效!          /吳子平    

        落枕,廣義的臨床說法,也是屬於「感冒綜合症候群」的一種。在天氣逐漸轉涼、變冷的秋冬,是好發的季節。而在夏天,吹冷氣、電風扇,較長時間的風寒侵襲,同樣常見落枕的病例發生。

        落枕,通常是單側發病,只有少數兩側同時僵硬痠痛。如果你走在某人的背後,看到他的後頸一邊偏側,貼著一張白色的藥布,八九不離十,他就是一位典型的「落枕」患者。

        「落枕」的遣詞用字,十分恰當而傳神。發病原因,有的是睡眠品質不佳,有的是睡得太好,導致夜裡長時間遭受風寒而不自知。一覺醒來,好像是半夜「從枕頭上掉落下來」一樣,醒來後才發現,頸椎已經疼痛、僵硬、拘緊、轉側困難,無法轉頭回顧,難以忍受。

            外感風寒,侵襲局部

        「落枕」疼痛的確切解剖位置,是在針灸經絡「小腸經」的肩中俞、肩外俞兩個穴點的部位。也就是頸椎旁的斜方肌、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等部位,有著僵硬、痙攣性的疼痛。嚴重的,單側頸部僵硬無法轉動,妨害頸部活動,連續疼痛數日,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落枕疼痛的發病原因,中醫學的見解,認為是「風邪」、「寒邪」所導致。夜間睡覺時,天氣轉涼,風寒直接來襲,頭部、頸部都暴露於外,尤其頸項的肌膚,「衛氣」不足,無法抵抗風寒的侵襲,導致血管、神經、肌肉的收縮緊繃,進而造成僵硬、拘緊、疼痛的感覺,甚至無法轉頭回顧。

        「落枕」患者,都是在一覺醒來後才顯現的症狀,難怪有人會怪罪枕頭的高度、或是質地不好呢!也有的落枕患者,會伴隨同側偏頭痛的現象,主要原因就在於風寒的侵襲,同樣遍及身體偏側的「膽經」所致。從後頸項,延伸到耳後髮際,到耳上頭部,到耳前的「太陽穴」附近,疼痛的範圍不同,輕重程度不一,但都是屬於同樣證候、證屬外感風寒的「初發病」。

西醫臨床療程,通常是消炎、止痛及肌肉鬆弛劇之類,多休息,大約5-7天左右,可以痊癒。至於疼痛嚴重,無法轉側的,通常都會外加熱敷、按摩、推拿,或電療、牽引等,有時都有其必要。

落枕發生時,民間也有人採用刮痧療法,其實未必正確。理由是刮痧適用於實證、熱邪的「瀉法」;而落枕是屬於寒證、虛證,刮痧的結果,拖延復健療程,適得其反的療法,不但未見其利,反受其害而已。不可不辨!

 

        落枕針灸,一針見效!

 

發生落枕時,最快速、有效的醫療,還是針灸。一針立即見效,當下立即緩解、疏通鬆弛患處,頭部轉側角度大增,都不是難事。落枕的特定專用穴,就是同屬患側小指外側的「後谿穴」,屬於小腸經,使用1寸針,針尖朝向末梢。針後留針約半小時。

留針期間,頸椎可針對痛點,逐漸用力,做左右上下轉動。也可以用另一隻手去切抓患處肌肉,這就是所謂的「動氣療法」。只要後谿穴的針感明確,當場立即可以逐漸鬆弛,進而緩解,或痊癒。至少至少,當場即刻恢復七、八成,都不成問題。

落枕較為嚴重時,萬一遠部取穴的「後谿穴」不夠用,緩解效果不到一半,可再增加近部取穴,用筆者的「落枕三針」,搭配肩中俞穴及肩外俞穴。兩穴同屬小腸經,是落枕的主要「根源」病灶所在。針後在肩中俞、肩外俞兩穴處放血拔罐。這兩穴,就是針灸落枕的最後絕招。通常在極短時間之內,落枕針刺一次或兩次,可以快速立即治癒。

無法尋求專業針灸醫者協助的患者,或是不能接受針刺的患者,也可以自行在上述三個主要的穴位,用指甲、指腹,重力切抓、捏按,在壓痛點上按壓,以痛止痛,可以有效緩解僵硬及痛感,強刺激之下,興奮局部組織相關的經絡穴位,就能夠幫助患部早日復健。

臨床醫療,講究療效與療程,每一種醫療方式,都應該經常受到檢測、對照與比較。考量中西醫現有的臨床療法,落枕的針灸療法,舒筋活血、除瘀散鬱,比較各類醫療的作業流程,針灸對於這一初發病的快速療效,可以當下立癒,醫病雙方,保證都會同感喜悅和驚嘆的!      

  (本文原載2003.7.27台灣日報第11版養生保健版)

 
 

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諮詢專線:0911-812307 吳子平 教授 
電子郵件:jwu1024@ms14.hinet.net

 
Copyright 2008 stroke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and planning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