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急救!救命!
腦中風研究院
腦中風計日療效
腦中風後遺症

搶鮮醫話
雜病實戰
名人針灸病房
名醫風範

養生館
山水台灣
人文花園
臨床針灸教學
針灸經典著作

急救!救命!

       

         針灸「氣胸」意外的急救           /吳子平

 

台灣所有的新聞媒體,電台、電視台,2001.6.21(),都播出一則「針灸導致『氣胸』急診」的新聞。同一天台灣的晚報,以及隔天的日報,也都分別登載了這一則新聞。

仔細詳讀新聞內容,新聞來自台北三軍總醫院急診部,據總醫師楊久膝表示,三月初,該院在一周之內,連續接獲兩起因針灸導致氣胸的案例,患者分別是廿四歲及廿二歲的兩位妙齡女子。

老實說,筆者看到不當的針灸,導致「氣胸」的意外,倒不覺得「奇怪」,反倒是這位三軍總醫院「急診部」的醫師,在事發當時的「三月初」,不向外發布警訊,一直拖延了三個月餘之久,才選擇在「端午節」的前夕,公開他的這兩起案例,警告社會各界──「針灸小心,小心針灸」!

套一句胡適之先生的名言:「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筆者對於三軍總醫院這位姓醫師的發布時機,對於到底他為什麼拖延三個月才公開的用意何在?倒是充滿了好奇。總是感覺有些怪異,覺得似乎不太合乎常理!

    言歸正傳,畢竟「氣胸」是可能要命的急症,尤其是所謂「創傷性氣胸」,不能不嚴加注意、預防,更不能不詳加探討。

    臨床上,容易造成「創傷性氣胸」的部位,從解剖位置分析,主要有下列幾個地方:1. 鎖骨上窩。2. 胸骨切肌上緣。3. 第十一胸椎兩側。4. 腋中線第八肋間。5. 前胸鎖骨中線第六肋間處。

        而從針灸穴位而言,兩肩上的肩井穴、以及上背部的肩外俞穴、風門穴、肺俞穴、膏肓穴等,都是針灸醫者較常使用,而又極為危險的穴道部位。

    古典醫籍中,有所謂「胸背薄如餅,腹部深如井」,就是在形容胸背部位的危險情況,提醒針灸醫者:只能淺刺,不能深針。避免任何意外發生!

    針刺的時候,如果醫者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不當,或是針具太粗,即有可能刺傷肺臟,使空氣進入胸腔,進而形成「創傷性氣胸」。「創傷性氣胸」的臨床表現,有輕有重。輕者僅感胸悶、胸痛、呼吸不暢;重者則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加快、紫紺、出汗及血壓下降等。檢視身體,可見患者側胸部肋骨間隙增寬變大。觸診可以感覺氣管向健側移位。叩診則呈現鼓音,心濁音界縮小,肺部聽診時,出現患者呼吸音明顯減弱或消失。氣胸,如果處置不及,極為危險。嚴重的可能有生命危險,釀成悲劇。

        一旦發現氣胸,應立即掌握時效,採取有力措施,進行搶救處理。氣胸輕者,採取斜靠半臥休息姿勢,給予抗生素、鎮咳等藥,對症處理。亦可針刺內關、足三里、膻中等穴,強心救急,配合治療。

        嚴重氣胸患者,必須迅速採用下列方法排氣:第一,病人取半臥位,用粗短之注射針頭插入鎖骨中線第二、三肋間。第二,亦可使用大型注射針管抽氣。

        閉鎖性氣胸,排出氣體即可。若是開放型氣胸,氣體不斷自動漏出時,可以在針頭尾端套上一條橡皮管,將其另一端浸入封閉式引流水瓶內,使其不斷排氣。但須注意避免針頭堵塞,以免造成病人窒息。

        避免氣胸,初習針灸者,切記不得針刺背部危險的膏肓等穴。有經驗的術者,臨床下針之際,也務必要切記要領:動作慢慢、細細,全神貫注、心凝手巧,不可以有任何的疏失、輕忽。務必細心、專注地體會其針感。留針時,隨時注意針身的深淺,嚴防「吸針」,隨時留心患者的感受,安全地完成全程的針灸療治。

        任何醫者,在其醫療生涯中,都應極力避免類似致命的氣胸現象。否則引發嚴重醫療糾紛,飽受社會詬病,甚至千古遺恨,不獲世人諒解……。這些,畢竟都不是一個醫者懷抱濟世活人襟懷,所願意遭逢的人間憾事!

 

(按:有關針灸導致氣胸及急救方法的詳細資料,請參考拙著志遠書局出版《「病入膏肓」文獻解析及針灸療效研究》一書第189-192頁。)

    (本文原載2001.6.26台灣日報第24版醫療保健版)

 
 

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諮詢專線:0911-812307 吳子平 教授 
電子郵件:jwu1024@ms14.hinet.net

 
Copyright 2008 stroke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and planning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