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牛奶的故事 /吳子平 高齡八十八歲的舅舅,家住大甲。雖然年事已高,但他身體硬朗,健康情形良好。 舅舅每天散步、騎腳踏車,在知名的大甲媽祖廟──鎮瀾宮附近街頭,四處逛逛,探訪一下親友,也藉機運動筋骨。 舅舅出身農家,早年辛勤耕耘,生活儉樸,飲食淡泊。由於他老人家生性樂觀,笑口常開,又習於勞動,除了兩耳有些重聽外,底子倒是十分紮實。 不過,舅舅的生活習性之中,有一個壞習慣,很奇怪,他就是不喜歡喝水、不喜歡吃水果。問他理由,他只說口不渴,不用喝水。而水果在他的觀念裡,從小就認為水果「太冷」,對自己的體質沒有好處,就是不愛吃。 舅舅不愛喝水、不吃水果的老毛病,無論晚輩如何勸說,無論是說之以理、誘之以利、動之以情,甚至威之以利害,他都無動於衷,不吃就是不吃,不喝就是不喝! 怎麼勸、怎麼說都無效的舅舅,為什麼生活簡樸、單純的他,健康狀況能夠維持得這麼良好?為什麼他的精神、體力、元氣狀況,都還能長久保持不衰?這些問題,引起我的好奇,決心深入瞭解,嘗試追根究底,探索一下:究竟他暗藏什麼特別的健康、養生方法? 仔細觀察他一整天的起居作息,舅舅的生活其實可說平淡無奇,跟一般人一樣地平常而自然。不過,舅舅一天當中,有一件特殊的動作,倒是引起我極大的興趣,特別特別值得一提。雖然在他認為只是稀鬆平常、理所當然。然而,對我而言,卻有不同的解讀,有著深刻的會心、感受,而且認為他確實獨具特色,確實與眾不同! 舅舅早睡早起,作息正常。每天清晨起床,漱洗完畢後,第一件事,就是倒滿三碗鮮奶,分別擺放在過世的祖先圖像的香案之前,第一碗獻給他的父親,第二碗獻給母親,第三碗獻給太太──我的舅媽。 然後,舅舅就靜坐在香案前,默默冥想,靜靜地思維。他沒有學過什麼靜坐、禪坐,也沒有學過氣功、調息,他只是靜靜地坐在香案前面,回想從前的歲月,回味家族親情,回憶一生的歲月。偶而唸唸有詞,向父母、妻子傾訴心聲,也有時候自言自語,自問自答。也有時候起身做做體操,踱踱方步,活動筋骨,在室內來回徘徊。 舅舅毫無拘束,不特意撚香祭拜,但卻專注、虔敬、誠摯,簡單、素樸地雙手合十,面對著影響他一生最大的三位親人,獻上禱告、祝福,以及無限的追思與懷念。在他認為:「這是一天的開始。一天之中,要做的事很多,首先就是陪同父母及妻子,一起共進早餐!」 鮮奶是從冰箱內取出來的,溫度大約是攝氏五度左右。冰冷的牛奶,對於人體37,38度的常溫,並不適合直接飲用。在大約十五分鐘之後,冷藏過的牛奶,逐漸接近常溫。這時候的舅舅,再依著次序,一碗一碗一碗地高舉過頭,向父親、母親、妻子的遺像,一一致敬鞠躬,然後,一碗、一碗再一碗,慢慢地喝完。 這三碗的牛奶,是舅舅每天的早餐,固定的僅比一味,此外別無其他。每天大約十五分鐘的時光,是舅舅必要的「早課」。每天一早,他獨自一人,先向過世的、至親的親人,畢恭畢敬,虔誠地倒牛奶、敬牛奶、喝牛奶,然後,親情滿懷、孝思滿懷,滿懷的情與愛,展開他清新的、美好的一天的開始! 八十八歲,傳統的說法,稱為「米壽」,因為八、十、八在一起,正是「米」字的字形。此外,鄉下也有一個說法,就是:「吃米長大的人,都應該吃到『米壽』,才算善盡吃『米』的本分!」這一說法給人鼓勵打氣,充滿期許,期許人人見證吃米的好處多多,大家努力加油,個個延年益壽! 「米壽」的舅舅,對於過世的父母,依然孺慕情深。對於過世的妻子,依然愛戀如昔。如此殷勤、細膩、多情,數十年如一日,依然真情流露………。 我相信:舅舅的身體,能夠長保健康、平安,以及他身上飽滿的元氣、活力,絕大部分的能量,是來自每天「早課」時的那三碗新鮮牛奶! (1465字) (本文原載2001.5.19台灣中國時報第22版浮世繪,並蒐錄於大田出版社《難忘小故事5》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