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的急救醫療盲點 /吳子平 對於腦中風的詮釋,中西醫的醫學語言不同,措詞互異。從拯救蒼生疾苦的角度而言,現代醫學不應排斥傳統中醫的用字用語。畢竟,現代醫學的發展,僅有近一、二百年,而傳統中醫,則是歷經數千年的經驗傳承,累積不計其數的心得,關照列祖列宗的貧困疾疫,值得珍惜。 現代醫學的腦中風,通常分為四大類型:短暫性缺血、腦血管栓塞、腦血管出血、蜘蛛網膜下出血等。發病型態中,以腦血管栓塞佔最大多數。 不過,四者之間,其實不能截然劃分,因為病情瞬息萬變(傳統醫學稱之為「傳變」),前一分鐘只是是缺血暈眩,輕度障礙的腦中風初發病;然而,後一分鐘很可能就已出現嚴重栓塞,甚或腦血管破裂溢血,以至於錯失急救時機,回天乏術了。 腦中風的六大危險因子,現代醫學認為主要來自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管老化、抽煙、喝酒、情緒激動等。而傳統醫學沒有相同的醫學語言,但仍有類似的辨證原則,另外再加情志因素,包括七情六慾的不節,肝風內動,導致筋傷骨枯,形成手足、顏面的障礙。 飲食習慣方面,高鹽、高脂、高糖而又量多,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失眠、緊張、焦慮、壓力……等情緒性因素,加上抽煙、喝酒、應酬、零食,以及運動不足,血管內壁粥狀物沉積,長期累積,形成腦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如果親人中曾有腦中風病例家族史,則更是屬於腦中風的好發群,成為不定時炸彈,隨時隨地都有發生腦中風的可能。 現代醫學對於腦中風的檢驗,經由科技儀器,極為精確翔實。在電腦斷層掃描之下,可以明確定位,指出血栓部位,或血塊存積所在;不過,由於儀器操作時效受限,臨床上,不能否認的,有時而窮,有時反而延誤病情,錯失醫治的黃金時間,等到看到掃描片子判讀之下才做處置,患者腦中風現象,已然持續惡化,回天乏術矣。 臨床上,像本網站中所舉實例中,鄰居黃○純先生及理髮師傅黃○華先生,以及酒宴後在筆者車上突發腦中風的汪○教授,這三個例子均是先行快速針刺急救,再行送醫。而在急診室中,斷層掃描影片,約需一個小時完成。而在這一小時內,患者已然完全清醒,手足障礙不復存在,而醫者還在痴痴地等待掃描影片的結果呢! 以汪○教授為例,斷層掃描結果判讀,一無所獲,而患者的重度腦中風,昏迷時間則長達約九小時之久,如果不是緊急針刺放血急救,只怕後果不堪設想!至少病程療效難以讓人樂觀。這就是現代醫學對於腦中風臨床醫療上的最大盲點。 在護送腦中風患者就醫,在得到正規醫療之前,用什麼方法,立即處置,即行治療,用最簡便的器具和方法,而又能夠發揮最大的療效呢?答案啊,應該就是本網站中所要傳達的主題精神訴求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