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發作的症候現象 /吳子平 傳統醫學,最高之健康理想目標,在追求天人合一,達到自然、平衡、和諧的境界。 然而,吾人身處自然界、人類社會之中,外有六氣,內有七情;外有世事,內有心機。得失成敗,順逆得失;盈虛消長,隨時更迭。人的一生,吃了五穀雜糧,不可能沒病。疾病有時而生,防不勝防,勢所不免。 腦中風,來去如風,如風行變化,更是防不勝防。 |
一、古典的說法 |
---|
中風之來,突如其來,古典文獻所云,頗堪警惕: |
隋.巢元方:「(中風腦溢血)其狀奄忽不知人,喉裡億億然有聲,舌強不能言。」(卷一〈風億候〉)「(癱瘓)其狀半身不隨,肌肉偏活A小而痛,言變,智不亂。」(卷一〈風偏洎唌r)「偏風者,風邪偏客于身一邊也,……其狀或不知痛癢,或緩縱。」(卷一〈偏風候〉) |
元.朱震亨:「肥人中風,口喎、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
清.林之翰:「肥人多中風。」 |
清.李用粹:「平人手指麻木,不時暈眩,乃中風先兆。」 |
近人.丁甘仁:「體豐者,氣本虛;濕勝者,痰必盛。」 |
二、現代的說法 |
---|
臨床經驗顯示,腦中風患者發作時的證候情狀,綜合歸納古今,大抵如下: |
大多數腦中風患者,發生在55-67歲的高血壓病人。但近年來,由於高脂肪食物的普及,病患年齡層已有明顯降低趨勢,20-30歲的青壯年齡,已有臨床案例。 |
腦中風發作,常在活動中起病,突然發生昏迷、偏癱、語言障礙……等現象。在睡夢中發生的案例較少。 |
患者發作時,有的甚至毫無徵兆。然而,病情變化多端,而且發展迅速,令人措手不及。延誤治療,大多來自患者及其家人,未能及時驚覺其嚴重性與危險性,導致難以挽救之悲劇。 |
患者分布情形:有些來自遺傳基因。高血壓患者,潛在的危險最多。其次為糖尿病患者。其次情緒急劇變化,包括突然的興奮過度、憤怒過度、悲鬱過度、緊張過度……等。較為特別的案例,包括便秘患者排便時用力過度,以及眾人之前打噴嚏時,顧及禮貌,強力捏住鼻孔,竟爾造成氣血逆流亂竄,造成腦血管栓塞中風。 |
有些中風患者,並不屬於腦血管破裂,也不是腦血管栓塞,而是屬於中醫診斷中的「熱入心包」、「痰壅心竅」、「外感風邪」、「肝熱中風」、「血熱生風」、「溼邪內蘊」……等,必須分辨其為肝火、風寒、氣鬱、血盛、血虛……等,屬於中醫體系診斷範疇,必須清楚辨證,才能論治,進行適當因應處理。 |
如果是出血灶繼續擴展,顱內壓力升高時,導致一側瞳孔放大、呼吸不規則、血壓波動、心率加快……,進一步出現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心跳停止,痛感光感反應喪失,甚至死亡。病程進展快速,病況將是極度危險。 |
與前述快速發展的病況完全相反,但卻一樣危險、甚至更為可怕的狀況,就是患者在不知不覺中發病,包括醉酒、暈眩、頭昏、疲勞、休息、睡眠……,甚或駕車途中、游泳池中、打噴嚏時、便秘時,患者即使業已出現腦血管病變,而病變情形並不明顯,患者常會僅只自認「頭昏、倦怠、無力、想休息……」,旁人除非專業醫療人員,亦無警覺,當然都順著患者的要求,任由他趴在桌上,或是扶持上床睡覺。於是,悲劇就在一分一秒中,一點一滴地累積遞進……,直到不省人事,直到事態嚴重,無可挽回……。 |
前述清人李用粹所云:「平人手指麻木,不時暈眩,乃中風先兆。」言簡意賅,十分寶貴!腦中風之疾,既是突如其來、來去如風,防不勝防,那麼,平日一有手指麻木、暈眩現象,即應心生警覺,隨時準備就醫治療,以防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