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觀察等待,不如積極尋求針灸! /吳子平 「我的父親腦中風了,一邊的臉歪斜,手、腳麻痺,不能動彈……。送醫急救說是腦溢血,住在加護病房。主治醫師說要觀察3天,確定是否有昏迷、嘔吐等現象,才能更進一步展開治療,我們只能等待、等待……。請問:中風的黃金治療時期是何時呢?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地等待?……這個時候使用針灸治療恰當嗎?有效嗎?……?」 焦急的兒女、悲傷的家屬,憂心如焚,在醫院的加護病房外面,日以繼夜地守護,虔誠禱告,祈求上蒼的垂憐關愛……。這是一般最常見的家屬的心聲。 可是,卻都只能等待復等待,觀察再觀察,一切聽天由命。三天後,也許病況穩定,日漸改善。也許,一無進展,毫無起色,醫師會再告訴家屬:「只能繼續重複地觀察……。」 也許5天、7天、10天、15天,靜待「命運之神」的眷顧,靜待上帝的垂憐。可是,上帝啊,在那裡?上帝啊,此刻的,又是何其遙遠! 的確,作為中風患者的家屬,面對著臥病在床的親人,原本活動自如,於今,一直昏睡,或是手足懸垂,動作失控無力,無從施展。或是語言變調,口齒不清。或是臉形走樣,不復當年。一個原本生龍活虎的親人,突然變得陌生,陷入昏迷沈睡狀況,進入另一個世界,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幾十年,突然間變得垂垂老矣,真是情何以堪?! 觀察等待,形同「延誤」!? 在一般腦中風患者住院之初,經常也會聽到主治醫師的要求:「中風發病,病況尚未穩定,需要觀察幾天,不宜強大刺激,更不宜接受針灸的刺激……。」排斥針灸或是對於針灸一無所知的現代醫者,普遍會有這樣的「規定」。而極大多數的患者家屬,可能同樣都會有類似的「反對針灸」、或是想都不想尋求針灸的觀念。 其實,這一類偏差的認知觀念,都是錯誤的井底之蛙的短淺見識!很多腦中風患者的病況,常常都是在觀察、等待,不知不覺中日漸惡化,導致持續蔓延擴大,一發不可收拾!換句話說,如果把「觀察、等待」的治療原則,看待為是病況惡化、「延誤醫療」的禍首,誰曰不宜!? 作為家屬,在加護病房外、在病床邊守候,靜靜地等待復等待,期盼再期盼…,這時候,難道真的只能聽天由命,靜待「奇蹟」?而「奇蹟」真的會出現嗎?一旦病況持續惡化,「延誤醫療」的責任,從何追究?而對病況的適當因應對策,一切又都不可能重新來過,那麼,面對超乎醫者所能確知的未來發展,「所謂的『觀察、等待』,絕對不是最正確、最適當的醫療行為」,這一認知,身為一個負責任的主治醫者,應該都能夠虛心承認、坦然接受的吧? 積極及時針灸,利多於弊 針灸之妙用,在於快速刺激神經、血液系統,激發腦部中樞神經指揮功能。這是它可以發揮「及時、快速、急救」腦中風患者的理由所在!在重度腦中風發病後的所謂「觀察、等待」期間,給予適當的針刺,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發揮「開竅醒腦」、「活血化瘀」,增強神經指揮傳導、強化血管收放、增進血液含氧量、活化細胞組織、增強代謝功能,或是發揮自體修補、防疫能力,都有積極、正面、快速、明顯的作用。 除非經驗不足,除非手法拙劣粗糙,針灸沒有任何副作用,不會有「刺激」過度,導致二度傷害患者既有的損傷;反而經由針灸,在適當的手法操作之下,供應自體的氣血能量,活化中風後缺氧的細胞組織,快速協助修復損傷,進而改善病況。 面對腦中風重症患者,面對不可確知的下一步,沒有任何一位醫者,能夠確切肯定未來病況的發展,即使醫學科技進步,有時候依然常常會有難以預料的「盲點」。醫者一旦判斷偏差,醫療不可能走回頭路,萬一因為醫者判斷錯誤所造成的後果,又那裡能夠重新來過? 與其消極地觀察、等待,無可奈何、束手無策地靜待奇蹟,不如及時把握機會,掌握時效,積極尋求針刺治療,既不至於錯失良機、坐視病況發展,更不至於因此延誤醫療,導致可能的惡化後果。相較之下,積極尋求針灸,絕對利多於弊,值得推薦一試! 任何一位腦中風患者,接受針灸的「黃金治療時間」,當然越早越好。而無論發病時間多久,病況輕重程度不一,根據筆者多年的追蹤經驗心得,理性、客觀對照比較療效所知,針灸對於腦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障礙,復健的療效是明顯而快速的!因此,引申擴大來說,凡是能夠及時、儘速接受針灸的,都是「黃金治療時間」,建議極力一試,及時付諸行動,事在人為,不宜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