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吞嚥困難的針刺 /吳子平 半身不遂的中度及重度腦中風患者,明顯的手口足出現程度不一的活動障礙之外,還有最令患者及家屬困擾的現象,就是想吃飯、喝水時,咀嚼、吞嚥等動作,變得極為緩慢困難,簡直難以下嚥。有時候,稍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嗆到。 這是腦中風諸多典型的後遺症之一,影響患者三餐進食,影響食物營養的攝取,問題不小。如果不能有效改善,吞嚥能力可能日益退化,最後的結果,也許只有仰賴灌食,終其一生。遺憾的是在臨床治療上,通常並無明顯改善的療效。患者及其負責照顧的家人,生活品質都將大受影響。 吞嚥困難的針刺原則,主要仍然要從腦中風復健的「治本」針刺著手。不可少的對側頭皮針「三線療法」及風池穴等的基準針法之外,再來就是幾組針對吞嚥困難的重要配穴:主穴是「天突穴」、腦後的「腦戶穴」,及必要時針刺頸部兩側的「扶突穴」。 其中除腦戶穴使用1寸針之外,其他均用1.5寸長36號毫針。由於主要均係頭部用針,為避免患者緊張及驚懼,手法務必緩慢、細膩,不宜粗魯、野蠻。用針原則方面,採用的都是直接「近部取穴」,收效最快,應該是最為理想的建議。但醫者要切記手法的細膩與注意安全。 一般吞嚥困難的患者,通常大都伴隨著患有口歪眼斜。有關口歪眼斜的針刺手法,筆者另有專文討論。針刺吞嚥障礙時,通常也都必須配合運用口歪眼斜的針法。 而留針期間,同樣必須採用「動氣療法」,輕輕做口部咬合及嘗試吞嚥的動作,以及多次加強捻針,最具臨床意義與價值。至於針刺的療效快速明顯與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絕對值得推薦一試。 2003/12/25(四)耶誕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