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急救!救命!
腦中風研究院
腦中風計日療效
腦中風後遺症

搶鮮醫話
雜病實戰
名人針灸病房
名醫風範

養生館
山水台灣
人文花園
臨床針灸教學
針灸經典著作

搶鮮醫話

 

        橫截性脊髓炎!

        感冒兩天,少女下肢癱瘓                      /吳子平

 

        這是一則極為特殊的臨床案例。

        有一位姓國中一年級女生,在2000年的一月間,因有感冒症狀,不到兩天時間,竟告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家屬帶她求神問卜五天無效,才前往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就醫。該院小兒神經科醫師,經由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感染的是「橫截性脊髓炎」,造成胸椎第十二椎發炎。導致下肢癱瘓,進而大小便無法控制,變成失禁。

        就醫後前三天,醫師為她施打大量的類固醇,但效果不佳,改打免疫球蛋白五天,總算略有進展,患者從兩腳無法動彈,到可以用助行器走路。再經過長達約十一個月的復健之後,如今不必靠助行器,但走路仍一拐一拐的,沒法完全恢復正常,必須持續復健。

        「橫截性脊髓炎」的真正病因不明。醫界認為,包括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小兒麻痺病毒等,都會造成感染。不過,這位少女病患卻沒有從她體內培養出病毒。因此,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排除之後,醫師不免懷疑和她本身的自體免疫功能有關。目前國內各大醫院,平均每年有一至二例橫截性脊髓炎的特殊案例。發病的年齡,統計以九歲左右居多。

        國際公認的治療方法,是先打三至五日的類固醇,但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效果不好,或完全無效。也有文獻建議,施打類固醇無效後,可用免疫球蛋白治療。不過,價格太過昂貴,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由於健保對於施打「免疫球蛋白」並無給付,姓少女打了五天的免疫球蛋白,就足足花費了十五萬五千餘元。

        另外,整整十一個月來的開支,累積下來,花費都已難以計數的了!

              病發部位的對照穴位

       橫截性脊髓炎的感染發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筆者很抱歉,中醫方面,沒有相同的案例臨床經驗。不過,倒是像「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不明原因的突發僵直性脊髓炎,患者背部脊髓部位,莫名其妙地一節一節陷入僵硬,進而無法動彈。

        筆者親眼看過醫師使用大量類固醇,但卻毫無進展的類似案例。對於自身完全陌生的病例,本來不便置喙。但是,因為這個病例太少,又極為特殊,中醫臨床唯有項強、脊強之類的名詞術語,但未必適用。看到家屬用藥之耗費驚人,反而引起筆者的極度好奇和關心!

        心想:如果對照一下針灸穴位,是否可以互相參證,會通中西,說不定可以從古典的學理中,找出更理想的臨床療法。

        對照「橫截性脊髓炎」所引發病變的「病灶」所在,胸椎第十二椎的位置,原來就是屬於針灸經絡「奇經八脈」的督脈路線上面。再更進一步對照,為求周延起見,督脈第十二胸椎所在的上下,可能相關聯密切的穴位,上有第九椎下的「筋縮穴」、第十胸椎下的「中樞穴」、十一胸椎下的「脊中穴」。下有第十三胸椎(第一腰椎)下的「懸樞穴」

        這四個穴位,從證候與症狀檢視,與姓少女的病根所在,似乎有些直接的關聯。相關部位的這四個穴道名稱確定之後,再分別查考一下解剖位置,及其主治功能相關文獻資料,依據次序,由上而下,提供參酌:

1. 筋縮穴:位於第九胸椎下,別名筋束。《醫經理解》:「筋縮,是背筋之伸縮也。」故名。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第九肋間動脈背側支,棘突間皮下靜脈叢,第九肋間神經後支之內側支。。主治強直性痙攣、腰背神經痛。參考文獻,如:《甲乙經》:「脊強急,目轉上插,筋縮主之。」《外  台》:「主…脊急強,目轉上插。」《銅  人》:「治驚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垂。」《大  成》:「主疾狂走,脊急強,目轉反戴,上視,目瞪,病,多言心痛。」《圖  翼》:「疾驚狂,脊強風,目上視。」 

2. 中樞穴:位於第十胸椎下,棘突凹陷中。為脊柱中部之樞紐,故名。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脊間韌帶,第十肋間神經後支之內側支。古人有謂此處禁針、禁灸。主治腹滿、腰痛、脊強、身熱、胃痛等。參考文獻,如:《素問.氣穴論》:「背與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與十椎。」《圖翼》:「此穴能退熱,進飲食。」「可灸三壯,常用常效,未見傴僂。」《新針灸學》:「防治腰背部疼痛。」《中國針灸學》:「胃脘痛、腰痛、脊強。」《實用鍼灸學》:「主治腰脊強不得俯仰。」《鍼灸學》:「主治胃痛、膽囊炎、視力減退、腰背痛等。」

3. 脊中穴:位於第十一胸椎下,此處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脊間韌帶,第十一肋間動脈背側支,棘突間皮下靜脈叢,第十一肋間神經神經後側支之內側支。《會元針灸學》:「背脊椎…共計廿一節。其穴居脊之正中,故名脊中。」別名神宗、脊俞、脊柱。(按:古稱脊椎廿一椎,認定與現代醫學不同。)參考文獻方面,如:《甲乙經》:「腰脊強,不得俯仰,刺脊中。」《千金方》:「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俯仰。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1.5寸。」《外  台》:「主腹滿不能食,腰脊強不得俯仰。黃癉。」「脊中主腰脊強,不得俯仰。」《中國針灸學》:「主治胃脘痛、腹瀉、黃疸、證、腰脊強痛。」《鍼灸學》:「主治肝炎、癲癇、腰背痛、下肢麻痺等。」

4. 懸樞穴:位於第十三胸椎(即腰椎第一椎)下,當人仰臥時。腰脊處有數寸懸起,不能著床。本穴適當此處之上端,故名。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腰動脈後支,棘突間皮下靜脈叢,腰神經後側支之內側支。主治腰脊強痛、神經痛。參考文獻方面,如:《銅  人》:「治脊強不得屈伸,腹中留積。」其他如《大成》、《圖翼》、《外台》大同小異。 從上述四個穴道名稱,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這附近部位遭受不明病毒入侵之際,主管腰部屈伸功用的這些重要穴位,正是病灶所在,也是明確所顯示的壓痛點部位所在。

        這些主要部位,在不明病毒侵襲之下,屈伸功能喪失,出現短路現象,要怎樣急救處理?要怎樣用針?從上述的對照、參考、見證、分析之後,針灸的治療機轉原理,似乎已經逐漸浮現!

              針灸的建議療法

      首先通過現代醫學檢測,確定部位所在,然後,在督脈的「人中穴」下針,針尖45度角,向上仰起,直通病灶。要求患者嘗試動氣療法,扭動腰桿,試試有無緩解進展。如果療效不夠顯著,可再加針大椎穴,針尖朝下。

        其次,用36號針,直接在上述四穴下針,再另外補充上述四穴兩旁的「夾脊穴」,針尖均同時略為朝下。患者同樣可以嘗試輕微扭腰,觀察實效。同時,必要時再夾上電針,加強刺激,提升療效。

        要特別聲明的是,本例針灸療法僅屬建議性質,係筆者在綜合思考之後,極度關心,乃以學理融會貫通臨床經驗思考所得,加上個人一己之見,提供臨床參考。針灸療法,臨床直接見證,有效緩解的話,當場可以獲知。一點都不會是假象,或是暫時性的消炎。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值得臨床一試。



 
 

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諮詢專線:0911-812307 吳子平 教授 
電子郵件:jwu1024@ms14.hinet.net

 
Copyright 2008 stroke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and planning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