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急救!救命!
腦中風研究院
腦中風計日療效
腦中風後遺症

搶鮮醫話
雜病實戰
名人針灸病房
名醫風範

養生館
山水台灣
人文花園
臨床針灸教學
針灸經典著作

雜病實戰

 

胃食道逆流症,針灸平胃止逆           /吳子平

 

「火燒心,心燒火」,心肝胃窩處悶痛,現代醫學的「胃食道逆流症」,傳統中醫稍為「呃逆」。 經常覺得心中有「一把火」在燒、喉嚨裡常有嗝氣,好像有東西要跑上來、半夜忍不住咳醒……,食道好像發炎,這些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症」(GERD, 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做了胃鏡檢查,在作怪。和醫院的同事談起來,才發現同病相憐的人不少。

根據台大醫院健檢科醫師李宜家,在「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學術研討會」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2001年的胃食道逆流症盛行率約7%,至2004~2005年則攀升到約14.2%,短短三、四年間成長了一倍。而且門診顯示,以前很少見到胃食道逆流症的病患,但近年來有明顯增加的現象。

 肇因飲食西化、飯後久坐、散步少

 

專家表示,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增加的原因,也許和國人飲食西化、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以及飯後大多數人欠缺散步,久坐久臥的作息有關係,這些現代化的習性,值得國人重視。根據專家估計,目前台灣的發病率,大約是10~20%,每100個人中,就有1-2成的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現象。人體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胃食道之所以「逆流」,主要是因為「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控制的閘門鬆弛,造成關閉不緊,胃裡的胃酸或氣體(中醫的「穀氣」),因而容易逆流而上,跑到食道裡。中醫的「呃逆」,或是俗語的「溢赤酸」,病況約略近似。

胃食道逆流分為「飯後型」及「夜晚型」,前者是在吃完飯後胃酸分泌旺盛,胃酸就容易嘔起、逆行上來;後者是指有些人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平躺的姿勢,胃酸就自然容易平順地逆流到食道裡。

造成食道括約肌張力遲緩、鬆弛的原因,至今不明。大致歸納以下幾類:1.生理構造:老化、肥胖、食道病變等。2.長期藥物:長期服用氣喘、高血壓的藥物。3.食物習慣: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食物,可能性極大。 阻逆、抗逆,針灸三針療法

 

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應該先從生活習性、飲食習慣改變做起,前述的食物、藥物,盡可能注意避免之外,如果無法緩解,建議即應就醫。臨床針灸的「逆三針」,患者以平臥針刺,配穴包括:左右內關穴,及胸前「任脈」的天突穴、膻中穴即可。要注意的是,天突穴的手法務必細膩與小心(古人認為應禁針)。膻中穴要臥針,兩穴均胖1.5寸、36號針。內關穴下針後,應採「動氣療法」,包括胃部上下泵動,食道吞嚥等動作配合。留針約一小時。一般輕者約在3-5次、重者5-10次一個療程。「胃食道逆流症」既是器質性的問題,臨床上運用針灸療法,可以平胃止逆,快速奏效。配合減少油脂、甜膩食品,以及飯後絕不就坐,養成散步習慣,食不過飽(飯吃七分飽)等,胃食道逆流症不應成為「久病」的醫案病例。當然,最好的建議,還是患者要多運動,善待身體,也是善待腸胃。畢竟,胃食道逆流症的發生,就是胃部在對你這個「主人」作無聲但又最嚴正不滿的抗議了!

 
 

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諮詢專線:0911-812307 吳子平 教授 
電子郵件:jwu1024@ms14.hinet.net

 
Copyright 2008 stroke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and planning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