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急救!救命!
腦中風研究院
腦中風計日療效
腦中風後遺症

搶鮮醫話
雜病實戰
名人針灸病房
名醫風範

養生館
山水台灣
人文花園
臨床針灸教學
針灸經典著作

名醫風範

 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隋開皇元年唐永淳元年),唐代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孫原莊)人。孫思邈一生博學多聞,對中醫學的研究尤為精深,是代一位傑出的醫學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書。孫思邈從小聰明好學,知識淵博。青年時代,即研究《老子》、《莊子》等百家學說。成年後,因對當時社會不滿,曾隱居終南山太白山一帶,除把大好河山,作為他研究醫藥的藥圃外,還在民間行醫治病,為其以後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他在行醫的過程中,逐步豐富了醫藥知識,很快就成了一位名醫,由于孫氏學識淵博,醫道甚精,臨床療效很高,用藥如神,一些人把他當作神仙看待,對他醫術的高明,極表讚揚。他熱愛人民,醫德高尚。時,痳瘋病流行得很厲害,人人討厭這種病。作為名醫的孫思邈,當然更知其傳染性,但他卻不怕傳染,親手治療過600多例患者。在治病過程中,他親自看護病人,親自配製藥物,千方百計解除患者痛苦,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痳瘋病學專家。孫思邈善于學習,長于總結。隋唐時代,中外交通發達,我國文化傳到外國去,波斯印度等國的文化也傳入了中國孫氏及時吸收了外來醫學的長處來豐富自己,並寫進了自己的著作之中。他將酒用在醫療上,是他吸取民間用酒來消毒和預防疾病的經驗。孫思邈是一個很有名的醫學家,他熱愛群眾,不願作官,曾屢次拒絕了隋文帝唐高宗召他作官的邀請,決心致力于醫學,並甘居民間為勞苦大眾治病。他生活非常簡樸,一生活了102歲,在臨死前,還關照親屬,要用薄棺材、隨身衣服葬殮他。紀念的禮品不必用豬羊,以免造成浪費。孫思邈的醫術高超,不慕名利,醫德高尚,以醫藥救人,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因此,在他死後人民給他立碑修廟,以紀念他對人類的貢獻。在中醫學史上,孫思邈的重要成就如下:一、    他提出「醫學是至精至微的學問」,不能設想通過「至粗至淺之思」,即可有所收獲。他要求對醫療技術精益求精,提倡勤奮苦學。由于他的勤奮學習,勇于實踐,因而,對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方劑等基本理論,以及內、外、婦、兒、針灸、按摩等各科療法,均有較大的貢獻。他認為,《素問》、《靈樞》、《甲乙經》、《本草》以及張仲景的《傷寒論》、王叔和的《脈經》等醫籍,是「大醫習業」所必須熟悉的。並且認為「涉獵群書」,吸取各家之長,是非常重要的。在勤奮鑽研古代醫籍的同時,對搜集流傳于廣大人民中間的醫療經驗,也非常重視,他不恥下問,認真學習,並提出「凡有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服膺取決」。二、    氏十分重視醫德的修養。他認為一個醫生,除了必須具有一定醫療水平之外,還必須具備很高的道德品質,要有不求名利,不辭勞苦為病人服務的精神。孫思邈能提出這樣有濃厚的、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是有著進步性和積極因素的,對歷代醫學界,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三、    他反對醫界「相輕」,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不良作風。對糾正當時醫界的一些惡習,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就是今天讀起來,也還有現實意義。四、    他認為醫生診病,一定要排除一切私心雜念,對技術要精益求精,處方用藥時,一定要審之又審,慎之又慎,力爭作到藥到病除。在醫療技術上,對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五、    在臨床實踐中,孫氏提出要「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其意思是說在臨証醫療時,既要敢想敢作,當機立斷,又要小心謹慎,周密思考﹔既要靈活變通,不可墨守成規,又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切忌主觀武斷。這個思想不僅對歷代的臨床醫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而且在古代哲學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六、    氏提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他把人的生命,看得比千兩黃金還要貴重,因而,將他的著作命名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這裡不難看出氏嚴謹的治學態度,也可以看出他對病患的認真負責精神。在學術上,他首創了分門別類,有綱有目的著書立說方法。可以說《千金要方》是我國第一部內容豐富,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類書,創立了內、外、婦、兒、五官、針灸、營養等醫學分科的雛形。對後龍臨床分科,大有促進作用。他以五臟六腑為綱,以臟、腑寒熱、虛實、概括諸般雜証,而為立方遣藥的總則。每一臟腑下,首列總論,論述《素問》、《靈樞》以及扁鵲華佗張仲景王叔和巢元方皇甫謐諸家,有關該臟腑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的論述。列虛實寒熱諸病脈証候,采錄仲景而下,以迄阮河南范東陽張笛靳邵至于代方書、方藥、針灸等治療方法。除此之外,氏在學術上,有不少對醫學界有深遠影響的獨特見解:1.    提倡飲食療法氏認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救疾之速,必憑于藥」。並認為用藥如用兵,其性剛烈,若發用乖宜,非但不能愈疾,還會損傷正氣。如果可以用調節飲食的方法治愈疾病,就不要用藥。若食療不愈,然後再用藥。他確認飲食物,既有「悅神爽志,以資氣血」之功,又有「排邪而安臟腑」之能,用之得當,療效甚著。因此,在《千金方》中,特列有「食治」一門,詳細介紹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的療病作用,並指出「若能用食平,釋情遣疾者」,方能稱為「良工」。2.    強調問診在診斷學上的重要性:他指出「凡醫診候,因是不易,又問而知之,別病深淺,名曰巧匠」。又認為男女長幼,地處方宜,感受風冷濕熱四時之何邪,以及婦女月經等一切與疾病有關的因素,作為醫生,處方用藥前都須問清楚,即「處方者亦應問之」,然後才好處方,否則造成「治誤相觸動,更增困也」。3.    強調綜合治療氏既善于用藥,又長于用針,同時,還精于灸法。並提出,有些疾病應多種方法兼施才能治好,因此一個醫生,必須掌握多種治療技術,以便在必要時綜合使用,提高療效。4.    反對服五石散:在以前,尤其到了代,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極不好的風氣,即服石風(五石散,由紫石英、白石英、鐘乳石、赤石脂、石硫黃等藥研面配製而成的一種有毒藥物)。孫思邈對此深惡痛絕,他依其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廣博的見聞,對此據理駁斥。為此他還創設了一些諸如白豉湯、甘草湯、杜仲湯、麥冬湯等方劑,以期為服散人解毒。氏此舉,沉重地打擊了服石風,遏止了這一流行當年的陋習。5.    在處方用藥方面,主張方藥并重,不但重藥,而且重方,不但重方,在方劑調制上也不可忽視。認為藥物固能治病,但必須按照一定的原則,把藥物配伍成一定的方劑,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治療效能,并對歷代醫學家的處方用藥,作了認真的研究,他改進了很多前人處方,并研制了很多好的方劑。6.    如他在張仲景當歸、生姜、羊肉湯的基礎上,按照原方劑的組織配伍原則,靈活化裁為四個方劑,擴大了治療範圍。(羊肉湯、羊肉當歸湯、羊肉杜仲湯、羊肉生地黃湯)。除此之外,氏還在張仲景「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化裁了內補的「當歸建中湯、內補芎蒡湯、大補中當歸湯」等很好的方劑。氏在方劑學上的貢獻,不僅在于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了一些好的方劑,更重要的是他提示了一個正確而靈活運用前人經驗,推陳出新的臨證變通,處方用藥的好的範例,為後世方劑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氏在當時醫療技術條件下,經過自己科學求實地實際考察,得出了消渴病(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結論,提高了當時診斷學的水平。為了預防一些傳染病的發生,他提出了井水消毒、空氣消毒的方法。孫思邈曾用狂犬的腦漿,治療狂犬病,這實際上是免疫療法的最早應用和免疫學的萌芽。他還用動物臟器治療疾病,如用豬肝治療夜盲症。雖然當時他不知道夜盲症是因為缺乏維生素A所導致,但他卻知道用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動物肝臟進行治療,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發現。他除用含有豐富碘質的昆布、海藻治療甲狀腺腫外,還主張口服羊的甲狀腺。他用防己、細辛、犀角、蓖麻葉、防風、谷皮等含有豐富維生素B的藥物治療腳氣病,收到了很好的療效。這些科學的治療方法,較歐美應用類似療法,要早1200多年。以上諸條,足以說明,孫思邈的治學態度、學術思想及巨大貢獻。不愧為一位傑出的醫學家。以下是孫思邈的主要著作:1.《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約成書于公元652年,全書共三十卷。參考了初以前的醫藥著作,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而寫成。主要內容有總論、臨床各科、食治、平脈、針灸等內容。是一部匯集諸家的巨著,對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 、治療、藥物、方劑等基礎理論,以及內、外、婦、兒、針灸、按摩等各科療法,均有較為詳細的記述,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醫學類書。書中除了以前各家及唐代醫學家和孫氏本人的經驗外,還收錄了許多現已失傳的不少古代醫籍內容,為研究整理唐以前一些醫學家的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書中還收載了五千多個民間醫方,并列舉了八百多種藥材,包括了當時本草的基本內容,不僅記敘了藥物性能,還詳細說明了采集時間和炮制方法,并補充了許多方藥及治療方法。由于他在藥物方面所作的巨大貢獻,所以後人尊他為「藥王」。2.《千金翼方》成書于公元682年,全書共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或姊妹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雜病、色脈、針灸等。其中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的別本,為研究《傷寒論》提供了珍貴資料。3.《銀海精微》成書于公元682年,全書共二卷。論眼科諸証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此外,孫氏還著有《五臟旁通明鑒圖》一卷,《明堂經圖》,《千金髓方》二十卷,《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一卷,《三教論》一卷,《神枕方》一卷,多已散失。

 
 

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諮詢專線:0911-812307 吳子平 教授 
電子郵件:jwu1024@ms14.hinet.net

 
Copyright 2008 stroke腦中風研究院、針灸傳奇生活館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and planning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