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療法的理論基礎 /吳子平
「三線療法」的名詞依據,及其名詞定義,大致已如前述。由於臨床療效迅速、顯著、穩定,經驗見證,已具肯定功效。同時,它可能具有劃時代的、創新針灸領域的意義。 探索「三線療法」的理論基礎,中國針灸史上,似乎尚未有此論點。筆者不揣淺薄,願以醫療學術共享、針灸為天下公器之原則,針對療效,融合經驗、解析學理,謹以個人一己之得,綜合歸納,大略如下: 1、「大穴區」的針感作用 針刺人體任何一個穴道,針刺部位,很自然都會有紅暈、或是溫熱、鬆散、舒暢的情形。 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即是針刺的磁場效應,氣血流通,自然而然的反應現象。這種反應的範圍,稱為「穴區」。 至於紅暈、溫熱的程度,因人而異。與被針者的健康狀況、氣血是否旺盛、膚色是否白皙、針感是否強烈,………,都有密切關係。 根據臨床實證研究,每一穴道,經由針刺、溫灸,都有其氣血活躍的範圍,都會自然形成「穴區」。穴區在下針時,針感反射的區域,從針刺的「點」,擴大四周放射,有效的影響範圍,大約是患者「同身寸」的1-1.5寸。 利用穴區的反射範圍,由單一的穴點,集合相關的穴道,連續多針,宛如接力棒一般。於是,針針相連,一條線、兩條線、三條線,甚或三線以上………,密密結合成為一個更大的帶狀「穴區」。數條線條並列,大穴區涵蓋部位大,針感範圍擴大,治病效果,自然也就隨之擴大。 在大穴區之內,一針一針相連,前者引氣、導氣,後者推氣、送氣,自然疏通、導引,發揮機制作用。治療一切運動傷害、一切創傷痠痛、車禍後遺症,臨床顯示,可以十分有效地舒筋活血,疏通氣血,快速治癒。 2、直接「近部取穴」,不用遠部取穴 針刺手法有一二○種之多,其中,依據針刺治療部位與患部關聯而言,有近部取穴、遠部取穴之別。 「三線療法」,是在患處、受損傷口,直接定位、取線。因此,下針原則,一律是近部取穴,不用遠部取穴。 臨床運針,雖然有近部取穴、遠部取穴之別。其實,用於治病,就其療效而言,只要快速有效,預後鞏固,也無所謂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同樣的道理,針灸治病,就其療效來說,遠部取穴、近部取穴,同樣都有其特點。同樣都要靈活運用,不必拘泥。 不過,臨床經驗顯示,近部取穴的療效,確實優於遠部取穴。而「三線療法」,全部是近部取穴的針刺手法。 3、「對馬針」的引申運用 「對馬針」一詞,一般針灸家普遍原稱「倒馬針」。 「倒馬針」,意思是下針時,在同一經絡上,相互臨近的兩個穴道,先後下針。相臨兩針,療效加強,甚至加倍。稱為「倒馬針」。 不過,依筆者之見,「倒馬針」一詞,不如使用「對馬針」來得恰當。理由是:一匹馬拉車跑步,速度一定;可是,如果是兩匹馬、鞍齊飛,兩馬相互競逐的結果,往往激發潛力,速度加倍驚人!《詩經‧小雅鹿嗚‧采薇》所謂:「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這是「對馬針」的理論基礎,也是臨床應用的實踐基礎。 「對馬針」的應用,理論原則簡單,利用一對馬並馳的原理,強化療效,勝過一針療法。而兩針連用,臨近的兩穴同時下針,即是「對馬針法」。應用對馬針時,經氣的導引、疏通的效果,非常強烈。臨床上確實好用、便利。而且療效十分穩定。值得推廣。 4、「多穴並用」同時疏通經絡 一穴有一穴之針感,一穴有一穴對應之療效。同一經絡上面,扎一針,有一針之療效;扎兩針,有兩針之療效。………,以此類推。 人體十二經絡之中,配合十二時辰,每一時辰有一經絡自然循行。一天廿四小時內,氣血流注,周流全身,營衛全身。 十二條經絡中,大致分成四類,循行人體: .由胸走手──包括肺經、心包絡經、心經。 .由手走頭──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 .由頭走軀幹至腳──胃經、膀胱經、膽經。 .由腳走胸──脾經、腎經、肝經。 無論那一經絡,所循路線,不外是循肌肉的紋理,或是筋骨、血管、神經之間。為求疏通經絡、通暢氣血、除瘀散鬱、扶正祛邪………等療效,每扎一針,有一針之療效;每扎兩針,有兩針之療效。扎三針,當然就有三針之療效。以此類推,在傷口的上下,間隔針刺,「多穴並用」。各線上下,遙遙相互銜接,經絡充分暢通。因而,通暢氣血,達到復健、治病、強健、養生的效果。 5、「接力針」的靈活運用 「對馬針」是兩針並用。「接力針」則是三針以上,包括三針、四針、五針、六針………,一針接一針。都是接力針法。 運用前述穴區針感反應的原理,穴點反射區域,必須一個一個相連。因此,每針之間,相距1 -1.5寸最為適宜。 「接力針」的適應症狀,主要是用於運動傷害,或是挫傷、摔傷、撞傷、扭傷、瘀傷……等外傷性傷害。舉凡肌肉拉傷、片狀肌肉受傷、肌腱毀損、潰瘍性創傷………,只要沒有傷口,運用「接力針」治療,都極為理想。 「接力針」是對馬針的引申應用。針對損傷部位的範圍較大,擴大對馬針的適用範圍,下針數量,在三針以上,連續相接,穴區擴大,針感感應範圍,涵蓋面加大,即是「接力針」的手法。 6、「阿是穴」的引申運用 「三線療法」的針法中,頗多應用於運動傷害。使用「三線療法」,就實際臨床而言,可說就是「阿是穴」的靈活運用。而且,事半功倍,十分好用。 「三線療法」針法,定穴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正穴定位。.正穴、奇穴並用。.奇穴定位。.不對穴定位。.阿是穴定位。 「三線療法」的定位,原則簡單、定位容易。學習更是容易。一般具有針灸基礎的人士,只要經過大略提示,立即可以輕鬆運用。 7、「直線流注」,是氣血經絡行進的特色 經絡路線,綜合觀察,不難發現:直線,是經絡行進、氣血流通的最大特色。 經絡,是由各個穴點連結而成。由點而線,由線而面,連成經絡。經絡走向,有的在兩肌之間,有的在筋骨之間,有的在兩筋之間,有的在兩骨之間………。顯而易見地,經絡,幾乎都是循直線行進的。 經絡,是中醫學最為重要的理論基礎。它是氣血疏通的通路。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也是氣血最直接的通路、路線。 三線療法的線條定位,筆者即是利用這一原理,予以引申發明。在平日不斷的臨床治療中,突然靈光一閃,若有所悟:如果依循經絡走向,順著肌肉紋理,善用阿是穴的原則、靈活運用接力針的手法,豈非可以另闢蹊徑,開創針灸的新領域! 「三線療法」的觀念,於焉發明產生! 8、「痛閾值」的調升,快速消炎止痛 「三線療法」之所以值得推廣,主要來自療效的神奇、快速。 懂針灸的人,都知道「阿是穴」的好用。阿是穴能夠廣受針灸界的肯定、歡迎,即是因為它的取穴原則簡便、易學易用、療效顯著。 阿是穴的「以痛為腧」,直接在壓痛點下針,十分方便。在下針之後,「痛閾值」──個人可以忍受痛苦的程度──立刻快速調升,可以忍受原來所不能忍受的痛苦。 利用這個原理,阿是穴在治療運動傷害、車禍、各種痠痛症狀上,被廣泛地應用。 「三線療法」的應用,除了「三線」定位外,有時另加「輔助線」(詳見「三線療法的解剖圖示」)。「輔助線」的增列,主要是針對大部位的傷口,傷口難以針刺,或是疼痛難忍,只有在傷口的外圍,利用「輔助線」,儘量設法在四周邊緣「圍殺」。 痛閾值調升,消炎、止痛、消腫………,原本紅、腫、熱、痛的傷勢,只要針刺正確,可以快速地減輕、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