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長壽 綜合原則 ★「月過中秋光明少,人過中年感慨多」:男人40歲、女人35歲以後,憂樂參半,身心症狀的認知、調整、養生、保健一生。 ★傳統養生境界:自然平衡、陰陽調和、天人合一、身心靈智綜合整體健康。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預防醫學) 備而不用,用而不備的針灸觀念。 ★傳統養生方法:(古典: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心事通、大便通) 一、情志調攝(休閒生活) 1.情志與疾病(精神、消化、心血管、生殖、泌尿、妊娠胎兒、衰老) 2.養生方法:、養生與修身養性相結合 、以靜制動,動中取靜 、鬱則發之,結則散之 、有所追求,有所作為 、順應四時,天人相應 、形神兼養,形具神生 二、飲食調理養生方法 1.傳統飲食特色(重質不重量,吃能量不是吃熱量) 2.養生方法:、保養脾胃之氣(腹中常清,腸中無屎) 、飲食有節,利身益壽(飯吃七分飽) 、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 、情緒平和(心中事少) 、家庭生活和諧(兩性婚姻之必要) 三、生活起居養生方法 1.居住環境(陰離子、含氧量) 2.衣著服飾 3.睡眠(睡眠是一天的開始) 4.理髮、梳髮 5.二便清暢、發汗清爽 四、房事調諧養生方法 1.性生理、性心理的常識(陰陽和合) 2.節欲保精養生、優生 3.行房有度、合房有術(性高潮的美感) 五、勞動運動養生方法(送牛奶的,都比喝牛奶的長得壯) 1.傳統: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 2.現代:散步、打球、游泳、爬山 六、氣功調攝養生法(呼吸系統、循環、血液內分泌、免疫、消化、神經系統) 呼吸吐納(二吸、四彆、三吐氣) 七、經絡穴位養生方法(針灸、指壓、推拿、放血、拔罐、氣功………) 1.預防感冒(肺經、大腸經,風池、大椎、陶道、膏肓) 2.改善睡眠(心腎相交:手心、腳心,風池、合谷) 3.消除疲勞(合谷穴,血海、梁丘、陽陵泉、腳踝) 4.保護視力(眼眶) 5.減少皺紋(乾洗顏面、三陰交線) 6.戒煙減肥(清虛之氣) 7.長壽溫灸或按摩穴位(曲池、合谷、中脘、下脘、天樞、腎俞、血海、梁丘、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丘墟) 八、藥物調理養生方法(藥者,毒物) 補氣藥:人參、西洋參、黨參、黃蓍、白朮、山藥、蜂王漿……。
|